发布日期:2025-01-18 22:08 点击次数:112
【编者按】配资平台提现
2024年,大桥飞架,“超级流量”涌入,新时代的机遇之光照进中山。珠江口东西两岸重构交通网络、搭建创新走廊、再造产业版图、厚培投资热土、引领文旅新潮,深中一体化领跑区域协同发展,中山走向更大的湾区舞台。
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聚焦中山过去一年在交通建设、文旅融合、商业消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维度的新变化,推出“2024中山答卷”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从家步行约15分钟,温湧波就来到中山市华侨公园香山书房,在这里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阅读,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
在中山,像华侨公园香山书房这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它们的存在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便捷,各式各样的书房也为市民带去了更“潮”的文旅体验。
华侨公园香山书房。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中山市在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推动全市公共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2024年,香山书房人流量合计约352.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外借图书约66.4万册次,依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发现身边人文之美
温湧波是东北人,去年退休后追随孩子的脚步来到中山生活,如今,每天散步来香山书房看书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华侨公园香山书房布置很有格调,环境很好,里面书籍也很丰富,我喜欢阅读一些养生方面的书籍,还喜欢在公园散步。这里离我家很近,真的非常方便。”温湧波笑着说。
读者在华侨公园香山书房选书。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香山书房等中山公共文化空间里找到了阅读、休闲的一方天地。
2024年12月下旬,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广活动在中山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系统相关负责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中山,共话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中山相关负责人现场分享经验,香山书房获点赞。近年来,中山不断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共享型多功能复合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1家,遍布城乡、贴近群众、新颖时尚、舒适便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
其中,中山市按照“宜融尽融”“能融尽融”思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群众身边建成了105家功能完善、场景丰富、形态多样、精致清雅的香山书房。
中山纪念图书馆副馆长赵嘉俊介绍,中山市把地段最优越、风景最优美、人群辐射最广泛的地理位置留给了香山书房,既注重发挥政府统领全局主导作用,又积极探寻与社会力量合作,打造出“书房+公园”“书房+居住小区”“书房+文旅场景”“书房+校园”“书房+乡村”“书房+企业”“书房+产业园”等新场景新业态,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度、便利性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在上百家的“香山书房”中,约40%设在乡村(社区),约30%设在公园、景区、商圈、产业园区与企业,约30%设在住宅小区与校园。香山书房遍及全市各个镇街,每家香山书房发挥“比较优势”,成为群众身边一抹独特的人文风景、日常工作生活的“文化搭子”。
以现代园林风格打造的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具有华侨文化特色的沙涌学校(旧址)香山书房、主打田园风格的桥头稻田香山书房……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香山书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山文化生活的地标。
让文化服务直达基层
备受中山市民欢迎的香山书房也斩获了属于它们的荣誉:由传统民居建筑改建的雍陌香山书房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等先后获评“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TOP60”“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为众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 南方+ 苑世敏拍摄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中山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的清晰路径,以及不断完善的政策机制。
近年来,中山先后出台包括《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工作方案》《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和管理导则》《中山市“香山书房”运营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文件,明确建设标准、服务内容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明确工作指引。
赵嘉俊表示,在香山书房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中山坚持低成本建设、低运营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原则,盘活利用一批闲置物业,有效利用多领域资源投入建设,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文化兴城、文明城市,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在中山建成的逾百家香山书房中,有38%由原街区自助图书馆升级而成,59%为改造其他现有场馆升级而成,新建成的仅占3%;市财政投入占比约40%、镇村投入约占33%、社会力量约占27%。通过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参与”这种多元化的建设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物业设施,还减轻了财政负担,更激发了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
中山还秉持“大文化”理念,不断探索公共阅读服务与其他业态融合的方式和路径。香山书房不仅具备“藏、阅、借、还”书等阅读服务功能,还拓展了艺术展览等复合功能,成为多样化文艺活动新载体。
为确保文化资源下沉到社区、乡村,中山市开展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项目建设,并创设“共享型”总分馆制,拓展文化馆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朋友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推送。
“为适应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不断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共享型多能复合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与艺术科科长林展鹏表示。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苑世敏配资平台提现
Powered by 最新股票配资平台-今日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